追梦圆梦 我与特区共成长

老家龙海浮宫毗邻厦门,小时候每到夏夜,我总喜欢跑到顶楼去看海那边的灯火,父亲手把手指着那片光影对我说“那边是厦门。”霓虹的光影,在我

我与特区共成长 | 家乡变美变好了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首优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尽了家乡的美好。炊

我与特区共成长 |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透明大棚里,自动喷洒机灵活地转动着喷头,蒙蒙水雾温柔地摩挲着营养盒里的种苗。镜头切换到实验室,他的双眼聚精会神地聚焦着手中的种苗:刚从

我与特区共成长 | 厦门安家记

说来也巧,1981年湖里小山丘的一声炮响,拉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辉煌篇章,也揭开我与厦门相约的序幕。那年,父亲患肺结核病到厦门第二医院治

我与特区共成长 | 从鹭江道风光看四十年巨变

鹭江道是厦门的窗口。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岛内第一高楼基本上都在鹭江道,鹭江道也见证了厦门解放、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年来的光辉历程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推肥车推出的好日子

1981年,读初中的我懵懂之中听说了塘边外婆家隔壁村湖里开始建特区了,但这和我关系并不大。我更关心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及时赶到金鸡亭坡

我与特区共成长 | 一湾春水共潮生

往事就像一帧帧泛黄的黑白照片。40年前的厦门,是边防小岛,是“英雄难过美仁宫”,是一脚高一脚低的厦禾路,是人字拖和木屐……

我与特区共成长 | 刷新的楼高 繁荣的商圈

我一直珍藏着一张摄于1987年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中,打着红伞的妈妈和还是小女孩的我,正悠闲地站在鼓浪屿轮渡码头前。她们的身后,依稀可以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我家厨房的变迁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走过40年,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对于长期生活在厦门的老百姓而言,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我是个比较恋家的人,闲

我与特区共成长 | 从城中村到城中春

2000年底,当我从寒风呼啸的北方来到温暖如春的厦门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安居乐业,更没有想到,会把他乡作故乡,而且未来,我会选

我与特区共成长 | 从书信到微信

1981年,我北上福州邮电学校求学。因为家中数我最小,加上身体不好,妈妈要求我每周必须写一封报平安的信回家,因此每周六我都要写信给妈妈,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我与特区立法的情缘

我与厦门经济特区的缘分,与特区立法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特区立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对此,我始终充满敬意和感激。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那年,家有电话如获至宝

厦门经济特区已经步入“不惑之年”,有幸在特区工作和生活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城市“一日千里”的变化,也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通信业的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滨北“好所在”

在那个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每天晚上9点,爷爷便守在家里的电视机前,收看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记得那会儿,新闻中常提到筼筜湖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跟着航拍影像看厦门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可以看到自2000年以来,厦门二十一年的卫星和航拍影像图,忙碌之余,打开影像图,看着影像中厦门每一年发生的变化,探访曾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我是一名建港人

东渡港,现在已成为美丽厦门的地标之一。每次走上山海健康步道,眺望美丽的东渡港,我都会想起东渡港的前世今生。东渡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梦圆软件园

1986年夏末,美丽的厦大校园像往常一样,又迎来了一批充满朝气的青春学子。一位名叫江新华的年轻人就在这群新生中,他是刚入学的研究生,并且

我与特区共成长 | 公共交通巨变

辛丑夏月,厦门地铁3号线投入运营,厦门公交网又密织一条。往前推,也是牛年,1985年8月,忘记具体是哪一天了,我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的

我与特区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引发一波回忆热

时代的大潮澎湃鹭江两岸,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走过40年。12月1日,由市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共同推出的“我与特区共成长——百姓眼中的厦门经济特

我与特区共成长——百姓眼中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主题征文即日启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昂首奋进新征程之际,市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携手推出“我与特区共成长——百姓眼中的厦门经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