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小学课间操教街舞:教育的创新需要先走心

2020-06-10 15:5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四川广元店子小学的“花式课间操”火了。伴着流行音乐的节奏,小学生有板有眼地跳起了街舞,充满活力。授课教师任阳说,有网友说很多孩子做操时会躲进厕所,在他们学校则完全不会。

在小学课间操向现代舞蹈迈进的同时,华东交通大学中文系开设传统技艺课的新闻也吸引了不少关注。在教师指导下,男女学生学着绣白鹃梅、栀子花等,体会“穿针引线”的乐趣。

这两则新闻看似一个是拥抱流行,一个是回归传统,其实都有同一个旨归:教育创新。前者创新了课间操“万年不变”的基本动作,尝试用个性化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运动;后者则改变了大学中文系只关注语言和思想的倾向,为学生提供了解传统技能的机会。

每当谈及教育创新,人们往往很容易想到教育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等宏观层面。这些“大工程”当然应当整体布局、持续推进,它们对于实现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不过,在此之外,赋予学校和老师更多自主权,激发一线教师走出既定教学框架,多去做些“小微创新”,也不失为从当下做起的好办法。

尽管这些创新的努力看起来不甚重大,却一定能够在日积月累中被学生感受到。回顾大学生涯,那些照本宣科讲授的课程早已被我淡忘,一些课程创新中的细节至今都历历在目。

比如,有的教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乌托邦作品选读课程,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梳理古今中外的不同乌托邦设计,实现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旅行。有的教师会变革“我讲你听”的单向授课方式,通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模式,像助产士一般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命题。还有教师从每节课程的自然“生长”入手,直到课前仍会把最新案例补充进教案,而不是“一份PPT走天下”。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这些立足当下的“小微创新”,不仅能够带动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方式。与专门设置的创新类课程相比,老师的身体力行更能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做事允许不一样,甚至鼓励不一样。

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这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尤为必要。我曾经参加过一所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研讨会,主题就是探讨新闻教育和业界操作日益脱节的问题。借力于技术革新,媒体形态更新太快,传统教学方式已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而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发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走出知识灌输的框架,通过创建媒体工作坊、带领学生运营社交媒体等方式,参与到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之中。此前,美国哈佛大学也开启了一项总金额高达4000万美元的“哈佛学与教新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和鼓励教学创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当然,任何创新与改变都可能引发争议,有的教师还曾经因改变教学方式而引起部分家长误解。不过,凡事都不能因噎废食,在基本的科学可行性论证和各方沟通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宽松包容的环境,让他们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创新型教育开辟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