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滚动 >

每日信息:“驶入”快车道!合肥离“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还会远吗?

2022-12-09 08:27:55    来源:凤凰网安徽

12月7日上午,

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在合肥下线,

这标志着大众安徽向2023年首款新能源车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也意味着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

正提速“驶入”快车道,“驶向全球”。

乘着风势破浪前进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引擎。而汽车产业,正是合肥的优势产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赛道上,合肥的竞逐可谓大手笔、大篇章不断:

2022年1-10月份,在龙头车企的带动下,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产业链共计实现产值931.03亿元,同比增长10.5%。1-10月年全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15.72万辆,同比增长91.75%,其中10月实现单月产量突破3.5万辆,达36399辆,预计全年产量26万辆,同比增长80%。

合肥,加速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时已至、势已成、兴可待!

产业创新能力再提升

按照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合肥拥有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0家。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分类分级、“一院一策”支持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35个,建成研发平台超300个,孵化企业超1000家,集聚研发人员3500余人,授权知识产权超2000件。

江淮蔚来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关键技术领域国际、国内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合肥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就地应用,合肥制定了《合肥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试行)》,计划每年认定一批“三新”产品,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首批已备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三新”产品13项,打造巨一科技“基于新能源乘用车自动换电站的智能网联”等示范应用场景,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就地应用。

2022年以来,合肥通过“科创大脑”对外发榜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项目19项,发榜金额超1亿元,包括智芯半导体“基于国产车规40nm工艺的内嵌闪存的高性能MCU开发以及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同时,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12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仅4000万元,支持蔚来汽车、安凯客车、国轩高科等开展智能驾驶、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多样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雏形

2021年1月,合肥市一份官方决议透露,支撑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心已从“芯屏器合”悄悄变为“芯屏汽合”。

一字之变,其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历史传承源自江淮,高光时刻来自大众,舆论谈资在蔚来。三家背景与风格完全不同的企业,组成了一个兼具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雏形。

工人在江淮汽车新港基地轻卡生产线上忙碌。

目前,合肥市集聚了江淮、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安凯、长安、奇瑞(巢湖)、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华霆动力、巨一动力、锐能科技等产业链重点企业305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电池、电驱动、智能网联)、应用(公交、出租、分时租赁、私人)、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电池回收、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

凭借清晰的顶层设计,今年以来,合肥新能源汽车的表现甚是“抢眼”。4月26日,蔚来第20万台量产车下线;6月22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台白车身下线;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第一辆整车下线。

产量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合肥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量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产业链“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完善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2022年市建投集团、市产投集团、市兴泰集团通过产业引导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天使基金,以及债权、保理、担保等多种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基金已投资合肥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如东胜新能源汽车、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7个项目,投资额10.12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上行驶。

围绕“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大方向,按照“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招商模式,瞄准“整车、电池及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共享出行与增值服务、电池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涵盖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领域,努力打造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整车方面积极推动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大众(安徽)项目、合肥比亚迪项目建设,吸引重庆长安集团、奇瑞汽车加大在肥投资;汽车零部件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国轩高科与德国大众集团进行合作,积极推进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建设。

打造产业生态新面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2022年11月14日,《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未来,我市将锚定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目标,打好补链延链强链组合拳,聚焦整车、智能网联系统、关键零部件、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精准发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合肥“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成,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建成封闭测试场所 2个。

同时,合肥还将强化智能网联系统研发,重点搭建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大数据云控平台,突破车路协同应用系统、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车载操作系统、网联化信息服务、智能语音交互、基础智能驾驶辅助等技术。培育一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结合移动互联网、5G、AI 等技术基础,探索构建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定制化出行平台。

搭载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的电动大巴车。

当前,合肥市正在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之都和光伏新能源应用第一城,新能源电池的再生利用市场规模也随之快速攀升。为推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合肥将重点布局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等领域。依托相关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总结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回收利用模式,扩大退役汽车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应用。支持动力电池拆解回收企业完善回收渠道,引入自动化拆解成套工艺,提升锂、镍、铜、钴等高价值金属元素回收效率,完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环应用体系。

合肥之所以被称为“风投之城”,不仅是因为合肥市招商引资的成功,更是因为合肥成功通过“合肥模式”扶植头部企业,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进而打造产业集群。这种模式也被应用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培育百亿级企业10家,实现产值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300GWh,驱动电机系统年产能超过300万套……

“风投之城”光环之下,合肥,正全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目光坚毅、步伐铿锵地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来源:合肥发布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