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滚动 >

观焦点:重磅!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出炉

2023-02-24 09:30:09    来源:凤凰网安徽

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新鲜出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名单保持稳定,位次相对变化较小;20强经济总量总和达到11385.85亿元,占安徽省经济总量的25.28%。

你的家乡上榜经济20强了吗?一起来看。

01

前20强全部超过400亿元

2022年,在安徽省59个县(市)中,肥西经济总量依然位居第一,达到1068.4亿元,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千亿县。

肥东位居第二,经济总量达到859.4亿元,长丰以823.8亿元位居第三。三县持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县域经济前三甲。

天长市经济总量达到686.1亿元,位居第四;无为市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达到609.91亿元,位居第五。

排在第六的是庐江县,经济总量同样突破600亿元,达到601.5亿元;濉溪县紧随其后,总量为571.2亿元;当涂县达到558.7亿元,排在第8;巢湖市排在第9,为548.3亿元;太和县以533.6亿元排在第10。前十强县域经济总量全部突破500亿元。

从县域经济总量10强榜单来看,入围门槛进一步提高,达到533.6亿元,比2021年的508.7亿元提高了24.9亿元。

从20强榜单来看,上榜门槛达到404.3亿元,相比2021年的380.7亿元,提高了23.6亿元。

在20强梯队中,1000亿、500亿、400亿成为3个整数关口,肥西县是目前安徽唯一县域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肥东、长丰超过800亿元,天长、无为和庐江超过600亿元。

同时,超过500亿元的县域达到11个,比2021年多出了1个。前20强全部超过400亿元。

决策杂志注意到,肥东、长丰均将2023年视为冲刺“千亿县”的决战之年。1月30日,肥东召开决战决胜“双千亿”誓师大会,动员全县上下以“起步就全速、开年就决战”的斗志,以“击鼓催征、奋楫扬帆”的状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冲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双千亿”目标。

冲刺“千亿县”,长丰县也不甘落后。2月11日,长丰召开深化“一改两为”暨“拼经济、冲千亿”大会,吹响GDP“冲千亿”的号角。

从20强榜单变化来看,县域经济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当涂赶超了巢湖,从第8上升到第9;蒙城赶超了宁国,从第15上升到第14;桐城、涡阳赶超了萧县,分别从第17上升到第16,第18上升到第17。

从经济增速来看,庐江县以7.8%高居榜首,天长市排在第二,增速达到7.3%,当涂排在第三,增速达到6.2%。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20强中,有17个县域经济增速超过安徽省3.5%的经济增速。

02

合肥五县域齐聚前十

从20强的所属市域来看,县域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

合肥5县(市)全部上榜,并且全部位于10强,这些县域在合肥的发展中收获了辐射带动、产业联动的红利,取得快速发展。

阜阳有4个县(市)上榜,位居第2,分别是太和、颍上、临泉和界首。

同在皖北,亳州2县上榜,是蒙城和涡阳。这些县域人口多、市场大、资源禀赋相对较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提速较为明显。

滁州有天长、凤阳2县(市)上榜。在安徽省内,滁州已坐稳安徽经济“第三城”。在滁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积极对接南京“大江北”战略中,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宣城也有宁国、广德2县(市)入围。宣城以“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为目标,所辖县域眼睛向东看、目标跟东比、身子往东靠、步伐朝东迈,发展速度明显。

此外,芜湖、淮北、马鞍山、安庆、宿州5市各有一县(市)上榜。蚌埠、六安、淮南、铜陵、黄山和池州,目前没有县域上榜经济总量20强榜单。

从全省区域分布来看,皖北地区有9县上榜,分别是濉溪、太和、颍上、凤阳、临泉、蒙城、涡阳、萧县和界首;皖中8县上榜,分别为肥西、肥东、长丰、天长、无为、庐江、巢湖和桐城;皖南有3县上榜,分别为当涂、宁国和广德。

03

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

安徽县域正在奋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自2016年起至2020年,安徽不仅实现了百强县“零”的突破,已有多个县市入选全国百强榜单。2021年,安徽肥西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

但同时也应看到,身处长三角,安徽县域经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以“千亿县”来看,2022年,江苏县域经济“千亿县”又迎新面孔——东台、沛县、高邮、仪征的县域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元大关,至此,江苏的“千亿俱乐部”县(市)达到21个,浙江仍为9个。

在2022年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占25个,浙江占18个,安徽只有3个。在2022年赛迪长三角百强县中,江苏40县全部入围,浙江38席,占其全部县的71.7%,安徽占22席,占全部县的37.3%。

有专家分析认为:“强县带动是苏浙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强县不强,是安徽与江浙县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安徽一直在努力追赶,派出干部交流,向江浙县域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第一生产力。梳理江浙的强县会发现,产业是其发展壮大的唯一法门。

在江苏,常熟拥有“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羊绒制品名城”之称,诞生了羽绒服龙头品牌波司登;太仓是我国德企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已集聚300多家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为主的德资企业;丹阳是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

在浙江,安吉是全球最大的椅子生产基地;永康是世界五金之都;温岭是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

江浙两省,这样的“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的产业集群俯拾皆是,块状经济、塔式经济体齐头并进,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层出不穷。

这些生动的县域发展实践雄辩证明,“小”产业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小”产业同样可以实现县域发展“大”作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有落差并不可怕,有差距意味着有发展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甚至跳跃的空间。2023年,全力拼经济,安徽所有县域都要拿出拼劲、鼓足干劲,全面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以“一改两为”的实际成效,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来源: 决策杂志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总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