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聚焦 > 滚动 >

淮南小伙陈松杨 你值得上头条!

2023-09-08 10:52:18    来源:凤凰网安徽

用保护和传承————


(资料图片)

留住淮南的“根”与“魂”

淮南小伙陈松杨痴迷寿州窑文化,收藏寿州窑器物400余件,三次向博物馆捐赠藏品

“陈松杨先生,您捐赠给淮南市博物馆的宋白釉模印双鱼纹碗、宋黑釉盏两件,已由我馆永久收藏。特发此证,并致谢忱。”近日,淮南青年陈松杨收到了市博物馆颁发给他的收藏证书,这也是他获得的第三张收藏证书。

9月5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对陈松杨进行了采访,2003年出生的他今年刚好20岁,是个土生土长的淮南孩子,一直热衷于收藏隋唐时期淮南烧制的寿州窑。

“我家之前离花鸟鱼虫市场很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跟妈妈和奶奶去那里看看古玩钱币,算是最初的启蒙。”陈松杨家中有一把黄釉的寿州窑制壶,他经常在手中把玩,特别喜欢。“初二时,我到市博物馆参观,第一次接触到了寿州窑的相关知识,看到了更多的寿州窑展品,觉得非常有特色,一下便对它情有独钟。”陈松杨说。

从那时起,陈松杨便与寿州窑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评价‘寿州瓷黄,茶色紫。’寿州窑被列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是我们淮南的特色文化,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说起寿州窑,陈松杨津津乐道。他不断翻阅大量书籍,购买相关画册,并多次跑到寿州窑窑址去询问、了解、学习,将满腔热忱放在了寿州窑的研究中。

当陈松杨从书籍和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寿州窑精品出现在其他城市时,他动心了。从初三暑假开始,陈松杨便利用假期独自往返于南京、扬州等地,将有收藏价值的寿州窑购买回来。“前一天得知哪里有寿州窑瓷器在售卖,第二天我就会坐车去到那个城市,把它买回来。”陈松杨说,“除了读书和研究瓷器,我没有别的爱好,零花钱都攒起来买寿州窑了。家里人很支持我,父母都觉得喜欢传统文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陈松杨已经去过江苏省、山东省、陕西省和安徽省的20多个城市,收藏完整的寿州窑器物400余件,还收藏了很多寿州窑瓷片,“不少瓷片我还没有在书籍中见到过,但从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都能看出,它们比一些整器还有价值,我目前正在研究中。”

有了多年的积累和热爱,陈松杨2022年考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就读于陶瓷设计专业,这是中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除了在自己热爱的专业课上认真学习,他还经常到文物修复专业去“蹭课”。“很多人问我会不会觉得枯燥?当然不会啊,每一件文物都像我的朋友一样,天天跟它们在一起多有意思啊!”现在,陈松杨对于各类瓷器的历史、分布的地区、器物的花纹等如数家珍,和陶瓷相关的知识更是烂熟于心。

“前两次我向市博物馆捐赠的都是寿州窑文物,一件是寿州窑窑具,另一件是寿州窑碾槽。因为想丰富捐赠和馆藏,所以第三次捐赠了景德镇瓷器。”陈松杨说,两次捐赠的寿州窑器物都是博物馆馆藏中没有出现的,尤其第二次捐赠的碾槽,是自己从扬州买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大概率在唐代是茶道中碾茶用的,之前市博物馆收藏有配套的碾轮,但是一直没有碾槽。”陈松杨捐赠后,它成为馆中第一件唐代寿州窑碾槽。市博物馆副馆长吴琳表示,这几件文物都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寿州窑,丰富了馆内的展示,补充了展品的完整性。

这一次,陈松杨不仅自己进行了捐赠,还带动了大学同学章龙和张茗洋来到淮南,将他们收藏的一件明代龙泉窑青釉盘和一对宋代青白釉魂瓶捐赠给了淮南市博物馆。章龙和张茗洋都表示,一直听陈松杨提及家乡,所以对淮南这座城市非常向往。“文物工作是时光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解谜人,更是文明的守护者。希望大家能从更多文物中了解淮南历史,触摸文明脉搏。”

陈松杨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所认为的收藏意义是“护其完整,释其明义,传承保管”,文物是历史馈赠后人的宝藏,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他说:“收藏于我来说不是拥有和消遣,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份保护和传承的责任,留住淮南的‘根’与‘魂’。”

来源:淮南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